環境問題,就是正義問題。誰消費?誰污染?誰承受?誰又有能力逃避?...沒有社會正義,就沒有環境正義!

公平貿易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1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2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星期五, 12月 29, 2006

2006年,「台灣滅農年」

2006年,是「台灣滅農年」
沒有農地,台灣的農村、農業、農民就要亡了
救救農村、救救農業、救救農民

2006年即將邁入尾聲,今年的政治新聞從年初就開始熱熱鬧鬧,藍、綠、紅陣營各領風騷;就連今天也是國務機要費開庭的大日子,全台灣都在關心總統夫人會不會出庭。很多政論名嘴說,十年以後,紅杉軍、台開案、國務機要費都會寫入歷史,這些我們都不否認。而且,我們還相信,這些名嘴十年後都會放馬後砲說,台灣環境惡劣到這種地步、農村破產到這種景況、糧食貴到小老百姓買不起,都是因為2006年。但,他們現在怎麼都不知道呢?

正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權力的鬥爭時,關係到我們生存的糧食問題、環境問題都在2006年有了重大的改變。

3月9日,經濟部罔顧農地的非經濟價值,制訂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山坡地農牧用地已經失守。

9月25日,經濟部向行政院提出「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平地農牧用地即將失守。

9月27日,彰化縣溪州鄉鄉下,有三名小朋友在田裡嬉戲,掉進盜採砂石留下的水坑裡淹死了,這是砂石業染指農地的後果。

12月2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農發條例三十一、三十九條」修正案,農地所有權移轉,脫離區域計畫法的規範,農地使用管制瓦解。

12月26日,民進黨籍立委林樹山結合民進黨團,推動農業發展條例修正,農地移轉將不需農用證明,農舍興建辦法中0.25公頃的限制也修改為0.1公頃,農地將成為房地產商的大肥肉。

那些與地方派系、營造商、地產商關係密切的政府官員和卑鄙政客,趁著政黨惡鬥之時,在沒人注意的情況下很欣喜的把農地當作嘴上肉,就像八國聯軍瓜分中國一樣,讓農民沒有置喙的餘地!當大家吵著要變法、立憲還是革命之時,回頭一看,土地都已經被土豪劣紳瓜分光了。挖砂石的挖砂石,炒地皮的炒地皮,十年以後台灣還剩下多少農地?沒有農地就沒有農業、沒有農業就沒有農民,而沒有農民就沒有糧食。十年以後,我們要吃什麼呢?

2006年,是台灣農地遭逢最多劫難的一年,所以今年是「台灣廢農年」。在這歲末的時刻,我們要告訴大眾「廢農」的四大罪犯,第一大罪犯:「經濟部」,把農田當礦場。第二大罪犯:「內政部」,土地管理政策失當,任憑農地流失。第三大罪犯:「農委會」,最為農業主管,只會發錢,沒有擔當。第四大罪犯:「環保署」:名為水利、實為採砂的人工湖,竟然可以通過環評,出賣專業。

我們要求:
一、維護生態、保護國土,取消坡地採砂的作業要點,並嚴禁在農牧用地上採砂石
二、反對將農地零碎化,為了炒地皮而提出農發條例修正應立即停止
三、重新檢討休耕政策,反對降低農地利用與扼殺農業的休耕補助
四、重審全國人工湖開發案,防止官商勾結,盜竊國土
五、進行全國農地健檢,並提出解決、因應之道

那些口口聲聲愛台灣的政客,為何不照顧這片土地、不照顧投票給你的「鄉下農民」?十年以後,那些政治人物垂垂老已,政論名嘴年華老去,我們不想見到他們站在一塊破爛的土地上誇耀的訴說著當年的風光,因為 ― 「國在、山河破」!

台灣農地正面臨一場大浩劫!
失去農地,就失去農業、失去農村、失去農民!
我們要告訴執政黨:愛台灣就應該要愛農民! 愛台灣就應該要愛土地!

星期四, 12月 28, 2006

活動訊息:「田殤─台灣的農地悲歌」座談暨裝置展

「田殤─台灣的農地悲歌」座談暨裝置展

時間:12月30日(週六)下午14:00
地點:北投農會穀倉(北投區大同街一段153號)

一、裝置展「田殤」
被「掏空」的砂土而受創的農田
綠色的秧苗中散佈著淤積的毒水瓶、廢棄物、廢針筒...

二、行動劇
14:00 土地公與駛犁陣

三、座 談「田殤─台灣的農地悲歌」

14:10/主持人;詹澈(1123農運總指揮、台灣鐵牛隊大隊長)

14:15/紀錄片播放:「田殤」現場

14:30/第一段:「台灣農地非農化、瘡痍化」報告
與談人:
政治大學地政系徐世榮教授
反人工湖聯盟代表洪輝祥老師
揭發「農地變大峽谷」的林益世立委

15:00/問題與討論

15:15/中場休息:台灣說唱藝術團「農地悲歌」

15:30/第二段:「台灣農地非農化、瘡痍化」因應之道
與談人:
台灣大學農經系雷立芬教授
新台灣人基金會林正修副執行長
社大「農村教育」主持人林孝信教授

16:00/問題與討論

16:15/結論:詹澈

召集令:2006年,是台灣滅農年~救救農村、救救農業、救救農民

2006年,是台灣滅農年
沒有農地,台灣的農村、農業、農民就要亡了
救救農村、救救農業、救救農民

一、時間:2006年12月29日(五)下午14:00

二、地點:立法院濟南路群賢樓門口

三、主辦:台灣鐵牛隊

3月9日,經濟部罔顧農地的非經濟價值,制訂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山坡地農牧用地已經失守。

9月25日,經濟部向行政院提出「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平地農牧用地即將失守。

9月27日,彰化縣溪州鄉鄉下,有三名小朋友在田裡嬉戲,掉進盜採砂石留下的水坑裡淹死了,這是砂石業染指農地的後果。

12月2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農發條例三十一、三十九條」修正案,農地所有權移轉,脫離區域計畫法的規範,農地使用管制形同瓦解。

12月26日,民進黨籍立委林樹山結合民進黨團,推動農業發展條例修正,農地移轉將不需農用證明,農舍興建辦法中0.25公頃的限制也修改為0.1公頃,農地將成為房地產商的大肥肉。

台灣農地正面臨一場大浩劫!
失去農地,就失去農業、失去農村、失去農民!
我們要告訴執政黨:愛台灣就應該要愛農民! 愛台灣就應該要愛土地!

四、活動:

1. 行動劇:當土地公遇告狀

2. 成員:
台灣鐵牛隊大隊長‧農運詩人詹澈
政大地政系徐世榮教授
嘉義縣稻農自救會發起人「鐵牛教授」許坤峰
宜蘭水稻育苗協會理事長藍蔡田、總幹事陳章楠
高屏地區反人工湖聯盟代表洪輝祥、黃森蘭、村長...等百餘名農民

星期二, 12月 26, 2006

農地非農化,三生何以有幸?~之三:沒有農地,就沒有家園

三生之三:沒有農地,就沒有家園(農村生態)

方言是人類社會與大自然共譜的樂章
如果失去了方言
就會失去源自於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失去了這些故事
同時也就失去了與自然界溝通的頻率
當強勢的語言取代了方言
開始紀錄著現在發生的故事
也就開始對傳統文化疏離
同時也是對與自然界的疏離
當我們的語言再也沒有歌誦這片土地的辭彙時
就是生態浩劫的起點
― Agri-culture,Jules Pretty

記得十年前有一次在楊梅的文具店買個東西,結帳時我用客家話問老闆:「這幾多錢?」,老闆卻以帶有客家腔調的國語回答我,當下心理震撼不小,我心想,桃園的客家村已經從中壢推縮到楊梅了,而楊梅也隨時可能要淪陷。今年到楊梅的富岡,一個緊鄰新竹湖口的客家農業聚落,我在那裡買了份早點,一樣用客家話問老闆,時隔十年,連這個沒什麼商業活動的農業聚落卻也得到客家腔國語的回答,我心理知道,桃園的客家村已經徹底的淪陷了。

身為客家人,但從小在台北長大,對於客家或農村,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情感,直到有一天我問母親:蝴蝶的客家話怎麼說?母親回答:揚葉子。我不懂,何以這個詞跟北京話差這麼多,好像沒有關聯?母親回答:因為蝴蝶就像在空中飛揚的葉子。當下,我心中激動得說不出話,我終於發現了客家話帶給我的感動與價值;但,心中一個懷疑油然而生,我的下一輩是否會因為聽到這樣的答案而感動嗎?如果,他們只在書本裡看過蝴蝶,沒有在田裡抓過蝴蝶,他們會感動嗎?

這,難道就是生態浩劫的起點嗎?

沒有文化的農業,沒有農業的農村

在WTO的架構下,農業的問題不只是「國內農產品」與「進口農產品」的競爭關係,而是「企業農」與「小農」的競爭關係。就聯美國這樣的農產品輸出大國,其國內農業整併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一般的小農在沒有規模經濟的條件下也是逐漸凋零。

台灣所面臨的還有農業產值長期被低估的問題,傳統的農政官僚與庸俗的經濟學者關心的只是農業部門的GDP貢獻比,時常掉入前總統李登輝的結論:農業不值得發展,因為單位勞動人口的產值遠低於工業部門。根據聯合國的調查統計,全球每年約有4,150公頃農地喪失生產力。而台灣因為1984年起美國限制公糧不得外銷,開始力行水旱田休耕、轉作政策,台灣的耕地面積持續減少,已由1980年的64萬公頃一路降至2005年的23萬公頃。

2000年的農發條例修正,過去農地政策所堅持的「農地農有」轉而較為寬鬆的「農地農用」,讓許多農地被切割成兩分半的土地興建豪華農舍,間接炒作農地地價。此外,近年來,農政單位祭出了「農業休閒化」與「社區總體營造」的工具,企圖挽救破產的農村,但是當農村徹底被經濟活動化與營利化,我們到農村看到滿是招攬生意的攤販、民宿,以及塞滿遊客的休閒農莊。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及與地方信仰結合在一塊農村生活型態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只有營利而沒有文化的休閒化農業,農村也不在是以糧食供給為主要經濟活動時,人與土地的關係就只剩下金錢的連帶了。

所以,我們開始可以理解,那些把祖先開墾了兩百年的農地挖出十米大坑的農民,何以如此做?那緣由除了經濟壓力的因素之外,還有農業活動已經失去了文化上的價值,被庸俗化、金錢化;當農地在不斷地休耕的情況下,人與土地的關係就變得疏離,一個只有營利而沒有文化的農業,一個提供娛樂而不提供糧食的農村,農地非農化的情況就會層出不窮。

地盡其「力」的農業生產

去年耶魯大學與世界經濟論壇共同發佈了全世界146個國家的環境永續指標(Environment Sustainable Index),報告內容顯示台灣地區的農地,每單位面積所使用的農藥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使用的化肥排名全世界第二高,這二項的數值,都超過其他國家平均標準值十幾倍以上。台灣地區地小人稠,長久以來都是利用精耕方式進行農業生產,運用大量的肥料、農藥,用盡每一吋土地的地力,榨乾每一分土壤的養分;此外,高山蔬果造成的土石流、大量的養豬場污染河川,以及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所造成的地層下陷,這些農業生產方式對環境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

所以,台灣農業的慘狀,從農地的使用情況就可以一目了然,若不是荒廢休耕的無用,就是胡亂發展的亂用,或是過度開發的濫用。這再再都顯示出台灣農政單位的無能與政府各單位行政的失調!

人口密度的高低,與國家農業表現不佳並無絕對關連,同樣擁有高人口密度的日本即是最佳反證。日本為了推行農業產銷結構改革,因應WTO國際規範,乃於去年3月內閣會議制訂了一套劃時代的「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其中重要的施政之一是「提升農地、水與環保之對策」,除了積極發展有機農業之外,也利用非關稅的檢疫方式來抵抗糧食的進口。
反觀台灣有機農業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使產品價格難以調降,國內市場無法普及,導致優質米外銷造福非本國人民。立法委員田秋堇在質詢農委會時說:農業廢棄物處理缺乏合理的法令管制,使得我們的有機質肥料成本太高,平均1公斤要賣5元以上,1公頃1年要施用8千公斤,農民必須每公頃花費4萬元以上肥料錢。為什麼在台灣畜牧廢棄物製成的有機肥料成本這麼高?先進國家規定未腐熟之畜牧廢棄物,不得直接施用於田間。因此,畜牧場無法直接販售畜牧糞便圖利,必需花錢請堆肥場搬運畜牧廢棄物。堆肥場得到免費且有補貼的原料,才能生產低廉的有機肥,有利於有機農業之推廣。此外,我國的租地成本、因土地不夠集中所導致的隔離帶土地浪費、病蟲害防治之有機資材,大型碾米廠不收需要分類的有機稻穀、驗證基準公信不足且收費昂貴等,均使我國的有機農業總體生產成本偏高。

WTO容許各國實施「綠色補貼」,亦即各國對於有益生態環境的農業生產均可採取「生產支持」,而在不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下,對於本國農民可採取「所得支持」的補助方式來加以保障其生存。WTO是機遇也是挑戰,關鍵在於如何利用好它的規則。彭明輝老師說:台灣近年農村之所以加速凋蔽,很大的壓力是來自於過度遷就WTO的要求,而欠缺因應之道。

台灣需要農業,就不能放棄農地

農村經濟在瀕臨破產的情況下,農地不當利用所產生的龐大利益就會每天誘惑我們純樸的農民,而一旦失去了農地,未來就再也沒有發展農業的機會。農地對於台灣來說不只是農業產值,還有國土保安與環境保護的功能;農業對於島國來說,更有糧食安全的戰略功能。台灣需要農業,就不能放棄農地!

台灣農業長久以來所累積而成的困境,政府雖提出諸多措施對策,然而基本的癥結若不優先處理,僅就末端枝節加以整修,農漁業的諸多困境仍將無法順利解決。我國農業最大的癥結在於,政府僅有口號(生產、生活、生態),而沒有真正改造農業現況的決心;僅有短線式的政策綁票,而沒有長期的計畫投資;各領域的主管各自為政,令出多門而多有抵觸。當農業生產難以維持生計、農村生活難以維持品質、農業環境難以維持純淨、以及食品供應難以維持安全。

農地非農化,三生何以有幸?~之二:十年以後 我們吃什麼?

三生之二:十年以後 我們吃什麼?(農業生產)

自從五年前祖父過世後,家裡的田地就休耕了,幾十年來只有一個叔叔留在鄉下種地。祖父還在的時候,儘管叔叔的年紀已過六十,還是不敢退休,至少讓祖父生前沒有看到田地荒蕪,也算是叔叔對祖父盡的孝道。祖父過世後,家族中最後還是沒有人可以接下鋤頭,各房分得遺產就休耕了。這片已經耕了兩百年的地,何時才能再見金黃色的稻海,沒有人知道...
―葉先生,桃園

我國農業長久兼負國民生計之重任,早期政府實行「肥料換穀」的以農養工政策,使農民所得受到擠壓。很多台灣農民都利用稻作休耕的期間外出打零工,許多人種田其實不是不適應都市,或是因為無法向祖先交代才繼續勉為其難,而種田、尤其是種稻根本無法獲取溫飽。現在一甲田一年的利益其實只有二萬元,不如去工廠工作一個月的收入,又教農民如何活下去。隨著工商業的興起,農業部門生產總值佔GDP的比重逐年降低,台灣加入WTO後進口農產品隨勢陸續湧進,農地利用問題因而浮現。

12月13日,WTO部長級會議正式在香港召開,從電視新聞上傳來的畫面,來自韓國上千民的農民,以三步一跪的方式遊行,抗議WTO對韓國農業的打擊,韓國人強悍的運動性格又再次展現,震撼全球。

雖然台灣去的人不多,但台灣媒體還挺捧場的。相對於韓國農民人數眾多且自發性的行動,台灣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對於進入WTO後台灣農業的前景,似乎反應比較平淡。我上網查了些資料,原來台灣還是有人研究WTO對台灣農業的衝擊,只是這位關心台灣農業的學者,並不是農政官員,也不是農經學者,而是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的彭明輝教授。

農地是用來種 不是用來休耕的

「要解救台灣的農業,就一定要換掉台灣那些農政官員,從上到下,統統都要換一顆腦袋...歐盟和日本在加入WTO之前,花了多年的時間準備,先在國內把政策調整好再去談判。」,彭明輝感嘆的說。

WTO的農業協議書中將「國內政府補貼」分為三大類,分別訂定不同的管制策略:第一類「琥珀色措施」,是對生產與貿易造成扭曲之措施,所以必須削減;第二類為「綠色措施」,對生產與貿易鮮少影響之措施,不須削減;第三類「藍色措施」,與限制生產計畫有關之補貼,其扭曲程度介於其他二者之間,暫不削減。以台灣為例,保價收購就是屬於影響市場價格的措施,所以加入WTO之後就必須削減。

許多以開發國家都在談判時虛報「琥珀色措施」的額度,此外,還將琥珀色的補助額度轉為藍色措施或者綠色措施,所以逐年削減額度並不會立即影響到農民生計;可是台灣,不但是加入條件最嚴苛的「已開發國家」組別(韓國列名開發中國家),每年必須刪減的額度最高,而且誠實申報台灣琥珀色的補貼額度,在2002年就利用休耕獎勵,減少農產品產出,減少了20%的保價收購所支出的額度。

日本在1998年時,為了配合WTO,實施專業農民制,並且課徵空地稅;一方面降低農民人數以確保專業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提高專業農民的人均耕種面積。反觀台灣的農委會像個「滅農委員會」,台灣加入WTO已經五個年頭,只是讓農民不斷地休耕以符合WTO的要求,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教授吳明敏預測:香港回合談判後,台灣未來的稻田休耕面積可能上升到70%。

台灣的水稻田在1994年時有46萬公頃,到2003年時有43萬公頃。但是,實際耕作面積卻從1994年時的36.6萬公頃逐年減少到2002年的30.7萬公頃,以及2003年的27.2萬公頃,減少25.68%。2004年休耕面積超過28萬公頃,首度超出耕作面積23萬公頃。農委會在1998年的立法院施政報告提到:為因應加入WTO,實施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使部分雜糧轉作或休耕,致雜糧作物多呈減產:大豆減產55.27%;飼料玉米減產46.96%;甘藷減產27.78%;高粱減產23.45%;紅豆產量亦減11.02%。

農委會是如何廢農的

彭明輝指出,歐洲的休耕補貼搭配著環境保育計劃,旨在完整重建過去農村的生態、歷史、人文景觀。但是台灣的休耕產生以下弊端:1.連續兩期休耕,形同荒廢;2.休耕田分散,管理、勘查成本偏高;3.休耕田成為病蟲害溫床;4.育苗、代耕、乾燥業者工作機會減少,增加農村隱藏性失業問題;5.提高地租,妨礙擴大經營意願。

此外,因為農村經濟的破產,農地非農化的狀況越來越多,許多非法農地使用的勾當就誘惑著純樸的農民,譬如:盜採砂石、傾倒垃圾。台灣農業的產值佔GDP的比重長期被低估,農委會在行政部門中形同冷衙門的弱勢單位,經濟部看著四處荒蕪的農地也打起算盤,在砂石業者的遊說之下,以「土石採取屬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須恢復農業使用,故無變更編定為礦業用地之必要」為理由,說服農委會放水,在今年三月制定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開放砂石業在農地合法採砂,此舉無疑是讓已經破產的農村飲鴆止渴,將台灣農業推向永不翻身的無間地獄!

立法委員田秋堇今年九月在立法院質詢時說:根據目前在立法院審查的96年度農委會預算書,其中編列的647.9億單位總預算中,光是發放老農津貼的固定支出便佔了420.6億,扣除行政支出與部門設備投資,真正可支用在農業科技研發、農業發展、農業管理的經費,僅剩217億左右,而特種基金的主要支出又只是用在稻米收購、休耕補助、受災補助等救助項目。簡單說,農委會做為國家農業發展規劃的最高指導單位,如今只徒剩灑錢的功能,所謂「農業發展」充其量只是用來零星點綴的政策花絮而已。

農業除了價錢 還有價值

今年三月立法院台聯黨團提出了台灣第一部的「農業基本法」草案,目前該草案已進入委員會的二讀程序。這部以「三生:生活、生產、生態」為核心概念所制定的法案,能否解決傳統的「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彭明輝質疑的說:農業基本法草案中提到農地農用、照顧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村休閒產業;但是,這措施主要是農企業受益,農業徹底被經濟活動化與營利化,從而農村的淳樸人情與文化徹底被商業化。考慮農業問題時總是先要把農民放在三農的第一順位,並嚴格地質問:「是農民受益還是農企業受益?」我相信,農民受益足,才會有尊嚴;農民有尊嚴才會樂於經營農業,然後農地經營才會有心與有情;農民有尊嚴、有心且有情,農村才會有「人的文化」。

農委會在目前似乎還為台灣農民找到在WTO架構下的生存之路,倘若台灣的農業發展,在加入WTO之後只是持續提高對進口糧食的依賴,其所影響的不只是貿易逆差和農民生計的問題,還衍生出糧食安全、農地流失、水土保持等等問題。事實上,全世界的糧食只有百分之四可供國際貿易,如果發生某個意外,全球糧食減產百分之四,台灣要去哪裡買糧食?而且,全球糧食貿易被十大貿易商壟斷,如果台灣沒有生產糧食的能力,進口商會不會抬高糧價?大陸的耕地面積受重金屬污染達五分之一,農產品生產與加工過程品管粗劣,我們吃得安心嗎?美國農產品可能有基因污染,而且長途的跨海運輸可能使用強效消毒劑,我們吃得安心嗎?

假如台灣持續過去數年來對WTO以及美國「予取予求」的政治態度,彭明輝憂心的說:「如果十年以後,台灣的稻農、菜農消失,農耕水利設施欠維修,灌溉用水轉為工業用水,台灣將沒有能力生產自己所需要的糧食,十年後,我們吃什麼?」

農地非農化,三生何以有幸?~之一:土之不存 農將焉附?

今年十月,因為氣候暖化的關係,沒有一點秋天的涼意,走過楊梅的稻田,卻感受到一股蕭瑟的滄桑。該是二期稻作臨近豐收的時間,一眼望去卻是東凸一片、西荒一片,種有稻作的田地,僅有五成左右。在田間隨處可見,一條羊腸小道,穿過一片荒廢的田地,包圍在搖曳的椰子樹裡的,是雙併四併的別墅洋房。

走在田地裡,沒有生命的躍動、沒有豐收的喜悅,這就是台灣目前農地的景況!

立法院裡躺著一部「農業基本法」,那是農經博士、前總統李登輝所領導的台聯黨團所提出的法案,那部以「三生:生活、生產、生態」為主軸所撰寫的法案,可否來得及在農地被破壞殆盡以前挽救台灣已逐漸凋零的農業?

三生之一:土之不存 農將焉附?(農業生活)

俗話說:「有土斯有財」。在農業時代,一個家族的貧富主要表現在它所擁有的土地有多少,「田連阡陌」成為富有的表徵;「無立錐之地」則成為貧窮的處境。可如今,那句俗話有了新的解釋,雖然五十年前的「土地改革」讓台灣的農民都有了自己的耕地,但是現在農民卻寧願「廢耕賣土」,在自己的田地上挖出十米深的大坑,一車車地載走土石,殺雞取卵式的把「農田當礦場」,台灣農業的未來,可還有希望?

親眼見到位於屏東荖濃溪畔的「毒龍潭」,立即聯想到十多年前在桃園觀音所看到的「大峽谷」,如出一轍的是砂石業者在農地裡挖出十多米深的大坑,只是觀音當時的慘狀、面積之廣,相對於眼前的景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才叫做「大」峽谷。不過,已經十年沒有在去過那裡了,現在究竟如何?不得而知。我聯絡了當地的朋友,再帶我回到歷史現場。

「觀音是片很悲情的土地,先有鎘米事件,後有大峽谷,然後觀音工業區不斷地擴張,衍生出觀塘工業區、環保科技園區。什麼環保科技園區?其實就是搞垃圾回收啦!冠上『環保』兩個字比較好聽而已...」江大哥這樣說。

車子穿過濱海公路的高架橋就到了現場,我幾乎已不認得這個地景,新增的高架橋和數十支樹立在海濱的風力發電機組,中間穿插著幾個若大水池,若不是原本就知道那是怪手挖出來的,我會誤以為那是桃園農村常有的地景,灌溉用的大埤塘。車子開過兩個「峽谷」中間的車道,眼前突然出現一座坍塌的三合院;我想,那三合院證明了這片殘破的土地過去也曾經是「農地」,種過莊稼、養活過人的唯一的見證吧!

繞過三合院後,又見一大坑,坑面長滿了小灌木,坑壁上一堆堆黃色、褐色、橘紅色的土,很明顯的那是回填過的坑洞,只是不知三米之下填的是土還是垃圾。此時想起經濟部礦物局說: 「土石採取屬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須恢復農業使用,故無變更編定為礦業用地之必要」。敢說出這話的官員,一定沒有看過這個景色...

一場廢農陰謀

作為農業使用的土地又如何能夠與土石採取相容使用呢?當表土及深達十至十五公尺的砂石皆被挖走了之後,農作物又將如何來附著呢?這正是所謂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因此,所稱的「容許使用」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障眼法,二者之間根本是無法相容的!
―「一場農地的大浩劫」,徐世榮

今年三月,經濟部靜悄悄地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發佈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直到八月政大地政系徐世榮教授在<中國時報>發表了文章“一場農地的大浩劫」,披露了經濟部的企圖,引起一陣嘩然。原來我們的經濟部,想要把農地變礦場,接著還要制定「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以及「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

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規定,「土石採取」屬農牧用地之許可使用細目,且為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須恢復農業使用,故無變更編定為礦業用地之必要...因此,訂定「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
―「94年度台灣砂土石產業調查報告」,經濟部礦物局

依據「區域計畫法」所制定的「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中,雖然在農牧用地的容許使用項目中有表列「土石採取」,但是後方還有個括弧強調「限於採取當地土石 」。雖然這個括弧語意不詳,但是根據立法目的,與母法(區域計畫法)中的相關規定,既然前文既有明訂兩公頃以上之「農牧用地」要做砂石開採就必須進行使用分區變更,成為「礦業用地」之後始能開採。所以括弧中的「限於採取當地土石」之意思就應為農委會於92年的解釋:農牧用地雖容許採取土石,惟所採取之土石應與當地農業生產或設施使用有關 。

經濟部先是扭曲法令,然後又以「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恢復農業使用」為理由,逼迫弱勢的農委會為了經濟發展而簽字背書,開了一扇門讓砂石業的黑手伸進的純樸的農村,一場農地的大浩劫即將展開。

危機四伏的農村

雖然法令定出許多但書,但一旦開放、取締又不嚴格,無異是要讓農地盜採盜挖就地「合法化」。屆時,還要有多少村庄小孩,失足死於自家附近、危險的農地內?
―農村的致命坑洞,吳音寧

九月底,一則新聞報導了彰化溪州三名小孩失足落水而淹死的消息,就如同平常煽情且膚淺的報導形式,畫面中只有哭哭啼啼的家長。直到隔兩天看到學運時期的朋友吳音寧在報上的文章,原來案發地點就在音寧家附近,原來死者的母親是音寧的小學同學,原來砂石業者才是兇手,他們在農地裡挖了個十多米深的大坑洞。這三名小孩之死,孰令至之...

查找了一下今年的桃園地方新聞,發現光是從今年一月起,桃園縣境內就有六起農地違法盜採砂石的案例被取締,其中五起回填不明廢棄物;六個案例中,三個發生在新屋、兩個在中壢、一個在龍潭。這六個只是被環保局逮到的案例,還有不知道多少是沒被抓到的。

我問了江大哥,今年觀音怎麼這麼平靜?他說,這幾年觀音人比較有警覺性,也有巡守隊在守護,大家比較不敢亂來。我接著問,近來新屋似乎盜採砂石的狀況比較嚴重,我們可否到看看有沒有正在進行的現場?他回答道,現在這種盜挖的情形,回填的速度很快,上周還有卡車進出,這周就不見了。除非正好碰到,否則像大海撈針一樣難找。他們一層牛扒兩次皮,土石載出去賺一手,垃圾填回來賺第二手;最狠的就是今年初聽說苗栗有一個案例,一個台北人買了塊農地要蓋別墅,怪手往下一挖,居然都是垃圾。

沒有農地 就沒有農業 沒有農村

離開大峽谷的現場,我們往觀音鄉最繁華的甘泉寺前進,沿途中有兩種廣告看板最多:一是出售農地,有的還特別標註可供倉儲、轉運用地;二是休閒農場的指示路標,多得好像觀音到處都有可以賞蓮、焢窯和聚餐的休閒農場。

江大哥說,觀音鄉的農地,有被鎘污染過的、也有地下埋垃圾的,這裡種的東西沒人敢吃啊!就算是乾淨的也被逼的休耕了,地不賣掉又怎麼辦呢!幾年前社區總體營造的觀念進來,縣政府大力在觀音推動休閒化的觀光農業,每年一次的蓮花季帶來很多的觀光客,觀音現在很多人就靠那幾個月的熱潮過日子。起初有些從台北下來的人租地做觀光農場,服務的品質做的不錯,經營些口碑;後來當地人也學著做起休閒農場,可是沒有企業化的經營、服務的品質不佳,對於觀光和生態的導覽又缺乏專業的訓練,造成整體市場品質的良莠不齊。蓮花季的榮景還能撐多久,誰也不知道!

清大的彭明輝教授在講授「WTO與農村的未來」中提到,「沒有農業的農村,不是我們要的農村;沒有文化的農業,不是我們要的農業」。這兩句話,在這趟觀音之旅得到印證。一個美麗的農村,因為土地的問題,農業破產了;以休閒農業的方式經營,雖然暫時解決了民生問題,但是更深刻的文化如果沒有扎根與傳承下去,地方的文化特色沒有被彰顯,只是一股商業形式的熱潮,又能撐多久呢?

離開觀音的途中,經過位於濱海公路旁的大潭國小,那是一所因為人數不足而即將被廢掉的學校。記得去年在環保局開會時遇到當時的林校長,他憂心忡忡的談論著大潭國小的未來,在他任內花了很多力氣營造「永續校園」,期望就算被廢校後,這個校園也能變成「生態教育」教學場所。令人感嘆的是,一個以創造「永續校園」為理念的學校,最終卻因學生人數不足而無法永續經營,看來,在它正對面的觀塘工業區,並沒有創造更多居住人口在這裡啊!

莫讓農地變礦場 ──1222經濟部陳情後記

莫讓農地變礦場
──1222經濟部陳情後記

若是欲來屏東,請看一工好日,
天是清的,星是光的,月是明的,雲是飄撇的,
聽伊說三十冬前,逐工都好日。

2006月12月22日,來自「反高屏大湖自救會」的洪輝祥老師,在經濟部的陳情會上,以一首環保歌的歌詞當作引子,極富感情地陳述南台灣高屏溪畔,充滿「大峽谷」、「戴奧辛」、「乾溪地」、「污染水」等農地上的「瘡痍化」現象。
經濟部到底還要開放多少農地挖砂石?
當天,除了洪輝祥老師外,我們還邀約了「嘉義縣稻農自救會」的許坤峰教授、「宜蘭縣水稻秧苗協會」的代表們,在揭發「美濃大峽谷」的立法委員林益世的協助、陪同下,下午二點,一行約二十人,齊赴經濟部,為保衛台灣農地與反對人工湖進行第一波的陳情。

陳情會行前,我們先到經濟部公關科的記者室分發新聞稿及「屏東的鈴鈴鐺─黑珍珠蓮霧」時,一位記者劈頭就告訴我們說:「有些人不方便出來採訪。」為什麼不方便?是否受到什麼關照、壓力?我們也不知道,此刻,我們最想知道的是:經濟部到底還要開放多少農地挖砂石?

山坪掘砂,河床採砂,溪埔挖砂!
陳情行動一開始我們就訴求:「莫讓農地變礦場」,台灣鐵牛隊以一場「當土地公遇到聖誕老公公」的行動劇(腳本如附)開場,嗣後,一行人進入一樓的第二會議室,由土地公大神偶向經濟部礦務局局長朱明昭遞交陳情書,我們在陳情書上寫道:
鄉土的呼喚
這是來自咱台灣鄉土的憤怒,
請恁聽詳細:
沒人埋地雷,沒人丟炸彈,
為什麼農地常常有砰空(坑洞)?
小孩淹死,大人氣死!
到底還欠幾間厝、還欠幾條路?
為什麼政府要來批准怪手、推土機,
山坪掘砂,河床採砂,溪埔挖砂!

這是來自咱台灣鄉土的災禍,
請恁聽詳細:
這衝,那衝,愈衝愈遠,
那衝,這衝,愈衝愈雄,
卡車,卡車,衝到天搖地也動!
這挖,那挖,愈挖愈闊,
那挖,這挖,愈挖愈深,
怪手,怪手,挖到山崩橋也斷!

這是來自咱台灣鄉土的呼喚,
請恁聽詳細:
為什麼?拚選舉,愈拚農業愈稀微,
為什麼?拚經濟,愈拚農民愈狼狽,
為什麼?拚人權,拚到農地大小空!
愛台灣,就應該要愛水田!
愛台灣,就應該要愛農村!
莫讓農地變礦場,莫讓國土變草埔!

隨時可能捲土重來的平地土石採取計畫
在一段簡單的開場白後,經濟部礦業司長朱明昭就告訴我們,今年九月下旬,「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呈送「行政院院會」審議時便沒通過,因此目前經濟部並沒有任何開放平地採砂的相關計劃。

聽到經濟部的表述,我們並不因此感到輕鬆,反而是更加憂慮。因為,我們發現,為了穩定短、中、長期的砂石供應,只要市場一有波動,經濟部礦務局或地方政府隨時可以一則行政命令,讓類似「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砂石審查作業要點」、「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捲土重來,甚至是即時以「疏濬河床」的方式採砂應市;換言之,那些行政命令、作業要點、推動或試辦計畫今天沒過,就先存著,把它當作來日重啟爐灶的腹案。

「公開少、監督少、揭發少」的砂石利益
正因為這些方案大多是在經濟部與農委會、內政部間照會、流轉(頂多是送到院會審核),根本地規避了國會的監督,只要經濟部事先不張揚,事後在地居民與民代不舉報,媒體不報導,國會想監督也監督不成。畢竟,瞭解「政、商、黑」三方共構的砂石利益集團,同時又熟知地政、行政與法政的學者、專家、媒體並不多,其中,像今年八月中旬在中國時報撰文「一場農地大浩劫?」的徐世榮教授,那種不畏砂石利益集團及其附庸學者的抵制、恐嚇,又能及時針砭弊端的專家更是少之又少。

「公開少、監督少、揭發少」,就是在這樣的「三少」狀況下,長期以來,砂石利益集團的「政、商、黑」三方才能橫掃台灣的溪流河流域,從坡地、溪埔地到河口新生地,肆無忌憚地破壞台灣的生態和農地。

到底,台灣每年的砂石供應從何而來呢?根據礦務局的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區94 年砂石生產及銷售統計河川砂石有3,165 萬立方公尺,占總供應量之46%,陸上砂石有2,254 萬立方公尺,占總供應量之32.8%,進口砂石有1,457 萬立方公尺,占總供應量之21.2%。(經濟部礦務局「94年台灣砂土石業調查報告」)

「毒龍潭」、「大峽谷」的元兇原來就是政府
在統計、分析土產砂石的消長關係時,礦務局說:「歷年來由於對河川的大力開發,使河川的砂石逐漸枯竭,因此河川砂石產量亦逐年減少中,且近年來由於政府大力的輔導陸砂之開發,致使由81 年河川砂石占總生產量93.9%,94 年河川砂石比例降為58.4%,相對陸砂之總生產量由81 年占總生產量的6.1%,增加至94 年占總生產量的41.6%,河砂與陸砂之使用量因時空環境的變遷,自然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看了報告之後,我們終於明白,為何台灣到處都是採砂之後遺留下來的「毒龍潭」、「大峽谷」,其「元兇」原來是「政府大力的輔導陸砂之開發」所造成的結果。在還沒找到整治與恢復之道之前,我們在陳情會的現場,除了要求將來不可開放平地、農地採砂外,甚至連強調「容許使用」精神的坡地採砂也要經通盤檢討後再行開放,經濟部不能只看到營造砂石的需求量,而罔顧受創的農地、坡地瘡痍化的面積。

說穿了,經濟部就是要農委會放水
但,經濟部抵擋得了從營造市場紛至沓來的壓力嗎?答案是令人悲觀的。在該項調查報告中就分析道,在93 年台灣地區全年土石生產量5,399 萬立方公尺中,「農地及坡地土石之產量為746 萬立方公尺,占全年土石生產量5,419 萬立方公尺之12.4%。而至92 年底之陸上土石採取區仍有62 區,且其中屬農地砂石部分之11 區部分於93 年底陸續屆期,故迄至94 年12 月底更僅剩坡地砂石18 區、農地砂石6 區;嚴重影響國內土石之供應,且將波及窯業用土、水泥製造之添加副料用土、水泥製品,以及營造業工程填方用土等,農牧用地平地採取土石問題,若未能及早解決,倘河川砂石又無法解決大量供應,則砂石價格當必因缺料而攀升,則恐再發生營造業者等抗爭之情事。」

這是什麼道理和邏輯?只要營造業者抗爭,經濟部就要退讓。但由於受到農委會於92 年7 月建議內政部的一紙函釋:「農牧用地雖容許採取土石,惟所採取之土石應與當地農業生產或設施使用有關…否則應循變更編定程序辦理」的限制,讓經濟部遲遲不能為所欲為。為解除這條有如「緊筐咒」的函釋,經濟部「多次與農委會溝通與協調,並強調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規定,“土石採取”屬農牧用地之許可使用細目,且為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須恢復農業使用,故無變更編定為礦業用地之必要,且依據日本經驗,不僅能將資源有效開發利用,亦能提高農業生產力近二成,將創造雙贏結果,又為因應農委會前開解釋,經濟部亦訂定“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經多次協商後以就坡地部分達成共識,並於95 年3 月公布,平地土石採取部分仍持續溝通協調中。」

難道坡地之上就沒有農牧用地嗎?

什麼時候,我們有看過任何一個「能將資源有效開發利用,亦能提高農業生產力近二成」的台灣經驗?

不論是合法或者非法業者,如果他們真能「短暫使用,事後恢復」,今天還會留下千千百百個「毒龍潭」、「大峽谷」的奇觀,讓人「望洋興嘆」?

經濟部這種昧於事實、自欺欺人的說法,讓人無法茍同。但為什麼主管農地的農委會要退讓?主管生態的環保署默不作聲?主管國土資源的內政部也縱任坡地開採砂石。令人更加氣憤的是,該項調查報告最後還得得寸進尺地建議:「土石採取法及其相關辦法對農牧用地平地採取土石已有嚴謹規定,農業單位對農牧用地申請採取土石案件,建請依照既有之機制審查,以縮短目前平地農牧用地採取土石應循變更編訂程序辦理之申請時程及提昇合法陸上土石採取數量。農牧用地平地申請採取土石案件,如其採取土石採取計畫係短期間且於採罄後切實回填做為農業使用,建請農業單位認定該土石採取計畫與“與農業生產或設施使用有關”,同意以“容許使用”辦理而無需變更編定。」

說穿了,經濟部的建議就是要農委會放水。問題是,歷年來,那些已被「容許使用」的坡地、農地砂石區到底已累計了多少面積?和違法的開採區合計起來共有多少?其中,已恢復原農牧用地地目再行耕種的比率又有多少?經濟部一日提不出數據和實績,就不會有任何一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人,會對那些建立在唯經濟本位主義的任何一個土石採取法袖手旁觀,讓它明目張膽地「容許使用」!

愈問愈不得其解,愈問愈覺情何以堪?
根據統計,光是大甲溪累積未採的砂石量就夠全台灣用上七、八年,再加上千千百百條的台灣溪河所沖刷出來的土石,為什麼還不夠業者使用,非得一定要在農地上採取土石不可嗎?是為了成本、便利?這些並非是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如果再加上夾帶於溪河邊的幾個「人工湖」開發案,我們就不得不懷疑,「容許使用」的鬆綁動作,是不是還另有所圖?

在整個陳情會的溝通過程中,我們愈問愈不得其解,愈問愈覺情何以堪?

礦業司長一再表明,砂石不是礦,農牧用地也不是礦業用地,言下之意似乎在暗示著,開放坡地、農地採砂並無適不適法的問題,而是適不適宜現在就辦的問題。可是,他愈說,我們愈覺得台灣農地的悲哀,難道除了經濟利益外,農地以及在農地上「成長」出來的農村社會文化就不是一種價值嗎?

「只問價錢,不問價值」的施政盲點
「我可以承諾“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已經取消,但無法保証將來平地不會被用來採取土石。」礦業司長這一段結語,讓我們覺得又回到了來時的原點。

顯然地,「到底還欠幾間厝、還欠幾條路?為什麼政府要來批准怪手、推土機,山坪掘砂,河床採砂,溪埔挖砂!」這段陳情詞的內容,我們的官員聽不進去也看不見,還停留在「只問價錢,不問價值」的施政盲點,但受害者並沒有盲點,很清楚地,當農地變礦場,就是民情變民怨時,今日的陳情如不妥善處理,就有可能變成一道向利慾薰心的「政、商、黑」集團反撲的「民意土石流」!

失去骨肉的大地~之五:賣地挖砂,變成他們最後的一絲希望

失去骨肉的大地
/詹澈(農運詩人,「台灣鐵牛隊」大隊長)


之五:賣地挖砂,變成他們最後的一絲希望
受困的土地
流淌著受傷的河川
受困的農民
被迫出賣受傷的土地
在堆滿垃圾荒塘邊哀號
看著被載走的骨肉與錢財
站在良田已是陷阱的路邊
我們還想:
把陷阱恢復成良田
把垃圾製造成肥料
我們還想恢復綠意的生機

回程時,我們特地來到附近的一家媽祖廟上香。黃大哥說,這個村子的農民是比較不反對採砂的,他無奈地說:「作農賺不到錢,生活過不下去,賣地挖砂,變成他們最後的一絲希望…。」但問題是,賣地之後,錢用完了,要怎麼討生活?

從地方上的鄉村教師、知識份子到學院的地政教授,他們的良知深深地啟發、鞭策著我們。「不能放棄啊!」我心裡想著,這些農地一旦被賣去挖砂,原來覆蓋其上的田土可就找不回來了,到時候想種什麼也種不成啊,那可真的就是「萬劫不復」了。
眼前,是一遍遍失去骨肉的大地
告別了洪老師和黃大哥,我和阿隆從里港大橋往屏東市區走,又經過橋邊和環河道路的那幾座鉅大的砂石場和砂石丘。

望著來來回回的砂石車,我終於明白,利之所趨的力量是如此地龐大,它在台灣的山河、田園滾動,沛然莫禦;它在人心深處得意穿梭,來往自如。但,我們能對它在自己的鄉土所造成的創傷視而不見嗎?

我們看到了,眼前就是一遍遍失去骨肉的大地。我們得想辦法也讓大家都看得到…。

失去骨肉的大地 ~之四:「以鄰為壑」,真是莫此為甚啊!

失去骨肉的大地
/詹澈(農運詩人,「台灣鐵牛隊」大隊長)
之四:「以鄰為壑」,真是莫此為甚啊!
他們挖出我們的骨肉換取錢財
他們的錢坑是我們的陷阱
在血脈裡填塞垃圾
在皮膚上種植荊棘
我們的子女
溺在陷阱的水裡掙扎呼救
甚而死亡

白鷺鷥在不遠處的田埔成群飛降。黃大哥指著白鷺鷥飛降之處說:「就在那裡!」

穿越比人還高的芒草,一、二十甲寬的「大峽谷」悚然映在眼前,深達十層樓的谷底像一座大湖,「莫非這就是早期的人工湖?」同行的阿隆反諷地說。

我們在「大峽谷」周遭繞了一大圈,褲管插滿了「赤查某(鬼針草)」的針草籽。就在「大峽谷」上方,我們發現了一座農舍,因為鄰田深挖的結果,竟裸露出大半的地基,看來真是令人觸目驚心,「以鄰為壑」,真是莫此為甚啊。
以下瞞上、力圖掩飾
相隔不到五十米,一座規模較小的峽谷赫然深陷,谷底滿是廢棄物,「想不到這裡也有毒龍潭!」阿隆說。踩在倒入口的廢土上方,洪大哥說:「前經濟部長何美玥還來這裡視察過,聽說當時,河川局就把這些看得見的的垃圾清乾淨,讓它看起來沒那麼嚴重。」在這裡,我們眼睜睜地就看到超過十個以上的大小「峽谷」和「毒龍潭」,到底是什麼樣的貪婪之心,居然讓業者如此蠻橫地在農地上「掏腸挖肚」?而負責河川管理的官員們卻還想以下瞞上、力圖掩飾。更加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出身南部農村、位居要津的行政首長們,當年在民主的街頭上「為台灣、為鄉土」衝鋒陷陣的誓言和良知,又都到哪兒去了?

失去骨肉的大地~之三:土地公自己也有難在身啊!


失去骨肉的大地
/詹澈(農運詩人,「台灣鐵牛隊」大隊長)
之三:土地公自己也有難在身啊!
尋覓著昔日食物的白鷺鷥
飛過落日斜照的河堤
一天數百輛次的砂石大卡車
滾滾灰塵滾過村莊的小路
沾落在雜貨店門口和老人臉龐
灰濛濛的路與天空
灰濛濛的無奈和蒼涼

這些由經濟部關起門來、說挖就挖的條例一旦通行,勢將引發民間「私田」的比照。它將造成什麼樣的景況呢?徐世榮教授推斷,台灣的農地將因此面臨一大浩劫,「許多的優良農田或將因為經濟部的決策而成為砂石開採之後的大峽谷、毒龍潭。而同樣讓人恐怖驚心的是,在有害廢棄物的回填之下,它們或將成為有毒農作物的生產場所,其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對全民的健康帶來極為嚴重的威脅。再者,有毒物質滲透入土壤、地下水層及自然環境之後,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往往不是我們所能預測及想像的。」

徐教授說的「大峽谷」就在河堤附近。於是,黃大哥和洪老師帶領我們往荖濃溪畔的溪埔地一探究竟。

途經溪邊的村莊時,大卡車風塵滾滾,路邊的土地公廟前也被一大座砂石丘堵住,我向土地公合掌默禱,卻想不出能求些什麼?因為,土地公自己也有難在身啊。

失去骨肉的大地~之二:「農田變礦場」的惡果將從台糖的「官田」開始


失去骨肉的大地
/詹澈(農運詩人,「台灣鐵牛隊」大隊長)
之二:「農田變礦場」的惡果將從台糖的「官田」開始

本是種植芒果和香蕉、
種植水稻和蔬菜的土地
已被挖陷成十層樓深的大峽谷
積水污綠成毒龍潭
傷口累累起浮數百公里
稜線迤邐彷彿沙漠、
彷彿廢井的礦坑
這祖先血汗耕耘的良田
已是貪婪挖掘的礦場
蘇貞昌、蘇嘉全,為什麼不主持公道?
既然「目前國內砂石供應正常,價格穩定」,砂石存量也夠,為什麼經濟部還要不斷地開放採砂,從坡地到平地,先是「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砂石審查作業要點」,繼之是「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草案)」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草案)」,難道,只是「為穩定長期砂石供應」,就可以罔顧農地的生理、生機和生態,視台灣的農地為礦區,說挖就挖。我更加疑惑的是,出身屏東縣、擔任過兩任縣長的農委會主委蘇嘉全,他會不瞭解這些行政法令對自己的故鄉農地所帶來的傷害嗎?尤其是以最高農業行政首長之尊,除了搞農業生科園區、搞「漂鳥計畫」、搞休閒農業外,對這些供養他飛黃騰達的農地與農民,難道連一點出來主持公道的心意、勇氣、作為都沒有嗎?同樣出身屏東縣縣長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您也視若無睹嗎?
憂心忡忡的徐世榮教授
8月16日,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徐世榮教授在〈中國時報〉發難了。他指出,面對著砂石業者的壓力,及創造經濟成長的狹隘思維,經濟部在今年制訂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取得坡地的土石採取同意權之後,如今正進一步的由礦業司緊鑼密鼓的研擬「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試圖劃設數千公頃的「平地土石試辦區」,再逕行採取「容許使用」的方式開放申請採取土石,
這表示非都市土地中的農牧用地都將成為可能的土石採取區。
皮之不存,毛將附焉?
徐世榮教授憂心忡忡地說,台灣農牧用地共約八十萬七千餘公頃,其中編定為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就佔約四十五萬一千多公頃,而這些土地皆有可能成為「平地土石試辦區」,其中,又以經濟部所能掌控的台糖土地將是首當其衝的開挖標的。他並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五條的規定引申,原則上土石採取是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然而,為了規避環評的要求,經濟部擬採取「容許使用」的巧妙手段來予以因應。問題是,作為農業使用的土地又如何能夠與土石採取相容使用呢?當表土及深達十至十五公尺的砂石皆被挖走了之後,農作物又將如何來附著呢?這正是所謂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因此,所稱的「容許使用」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障眼法,二者之間根本是無法相容的!

至此,我心裡開始擔心,這二個草案一旦通過,「農田變礦場」的惡果將從台糖的「官田」開始,一直蔓延到其他散佈在千千百百條台灣溪河邊的溪浦地,因為他們和台糖的人工湖用地一樣,都蘊藏豐富的砂石。

失去骨肉的大地~之一:斯文人也開始站出來「造反」了?


失去骨肉的大地
/詹澈(農運詩人,「台灣鐵牛隊」大隊長)

之一:斯文人也開始站出來「造反」了?
那是你的骨肉
你的血脈
你的皮膚
那是我們的土地和河川
他們在上面蹂躪

2006年,初冬,南台灣的豔陽依舊高高照,彷如北台灣的初夏。

我和友人阿隆經過屏東里港大橋往高雄美濃走,經過橋邊和環河道路的幾座鉅大的砂石場和砂石丘,短短不到五公里,在時速六、七十公里的車行中,我們數了一下,至少就和十五部以上的砂石車擦身而過。
造訪「美濃大峽谷」
這一趟是為了去看傳說中,因陸上採砂而造成的「美濃大峽谷」。

當我們抵達荖濃溪畔的河堤時,洪輝祥老師和黃森蘭大哥已經站在那邊等好一會了。

他們看起來相當斯文、親切,完全看不出是曾經帶領過溪邊幾個村子的農民到河川局和縣政府抗議時,讓人直接聯想的那種應有的「草莽」氣質。

他們都是地方上的知識份子,我心裡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斯文人也開始站出來「造反」了?

「在荖濃溪上游有一個天然水潭,周遭的林木生機盎然,相當原始、美麗,我們稱它是“台灣的九寨溝”。但這兩年,水潭的水已經乾涸了,我們很懷疑,這和“吉洋人工湖”的第二期開發過程息息相關。」黃大哥是美濃在地人,他以一個社區文化導覽員的「專業」口吻,為我們敘述這段「山河變色」的歷程。
曹啟鴻縣長,到底在想什麼?
一開始,他們自己找專家,自己田野調查。歷經數月的求證,線索愈來愈清晰,原來,水潭和人工湖是同一個水脈,擴大挖掘中游的人工湖,等於是在搶上游的天然湧泉,水潭不乾涸才怪。令人覺得奇怪的是,從中央到地方,經由那麼多水利和環保官員、專家的層層把關、評審之後,還是讓人工湖計畫繼續蠻幹下去。更有甚者,就在繼續開發「吉洋人工湖」的爭議未了時,為了規避中央環評,另一個將「屏東縣潮州人工湖」改名為「屏東縣潮州親水公園」的開設計劃,又通過地方政府的自辦環評,準備發包、開挖,完全不顧農業環境的永續經營。

屏東縣政府為的是什麼?曾帶領環保團體「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擔任過立法院「永續會」召集人的曹啟鴻縣長,到底在想什麼?

「表面上是說要造地下水庫、促進觀光休閒,其實是看上了蘊藏在人工湖基地深達10至15米、將近6500萬立方的建築砂石。」洪老師說:「本來,一立方的砂石大約維持在300元至400元左右,光是吉洋人工湖的砂石,價值就超過200億元,加上潮州人工湖的砂石量,那更不得了了;到了今年4、5月,因為大陸砂石臨時禁止出口,台灣砂石頓時飆漲到每立方700至1000元不等。由此可見,這些人工湖值錢的不是地上的觀光、休閒收入,而是地下的砂石。」
余政憲、楊秋興,到底在幹什麼?
這些人工湖用地絕大多是台糖的農牧用地,台糖的農地又歸經濟部管。莫怪乎,今年3月間,經濟部礦務司就制訂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砂石審查作業要點」,放寬坡地採砂的限制,令人不禁要質疑:這一個作業要點,是否就是為了方便在自家的台糖農地上採砂牟利?但,現任台糖董事長的余政憲,他們的家族三代,不就在高屏溪畔主政高雄縣政二十多年,他會不了解放任採砂傷害的不只是台糖地,而是整個高屏溪的水文、水利和地層結構?

4月26日,在中國大陸砂石停止出口的消息公佈後,高雄縣長楊秋興也在一股「政商反中意識」的氛圍中,理直氣壯地指示:「由縣府以公共造產方式疏濬高屏溪流域淤積河床,訂出合理售價,賣給需要砂石的公司、機關及民眾,在運出河床時過磅交費,可防砂石壟斷、穩定價格。」
惡法出爐,農地遭殃
5月22日,經濟部水利署長陳伸賢表示,經濟部礦務局調查,目前國內砂石存量還有850萬方左右,水利署配合增供河砂採取量也超前進度(比去年同期增加480萬方),國內砂石料源事實上並不匱乏。為避免少數廠商壟斷市場,且避免過去採售合一可能引發盜濫採,水利署著手試辦河砂採售分離,即採即售。水利署初步規劃即採即售的範圍包括濁水溪集鹿大橋上游、高屏溪支流隘寮溪及武洛溪合計70萬立方公尺河砂…。

這樣還不夠,7月13日,經濟部礦務司發言人陳台雄又表示:「經濟部為穩定長期砂石供應,已由礦業司研擬“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草案)”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草案)”,並將修訂現有砂石開發供應方案;另今(13)日上午經濟部已邀請相關機關及專家學者召開研商“砂石長期穩定供應策略(草案)”會議,本策略除建立長期穩定砂石供應的具體措施外,亦包含緊急應變措施。」最後,陳台雄說:「在政府相關單位配合努力下,目前國內砂石供應正常,價格穩定。」

星期五, 12月 22, 2006

聖誕節,土地公不快樂

經濟部開放農地採砂石,台灣農地將面臨一場大浩劫!
失去農地,就失去農業、失去農村、失去農民!
愛台灣就應該要愛農民! 愛台灣就應該要愛土地!
經濟部不要變成砂石部,莫讓農地變礦場!

九月,彰化縣溪州鄉鄉下,有三名小朋友掉進田地裡的水坑淹死了。好端端的農村,何以出現十多米深的大坑洞?這情形在台灣鄉下時有所聞,孰令至之?

今年三月間,經濟部罔顧農地的非經濟價值,制訂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如今又進一步的由礦業司緊鑼密鼓的研擬「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及「經濟部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這表示非都市土地中的農牧用地都將成為可能的土石採取區,但,作為農業使用的土地又如何能夠與土石採取相容使用呢?

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五條之規定:土石採取及探礦、採礦。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而非都市土地之農牧用地要開發土石採取區,也應當遵循「區域計畫法」第十五條之規定,進行土地分區使用變更之程序。從經濟部礦物局的「94年台灣砂土石產銷調查報告」中可以發現,經濟部為了討好砂石業者,簡化原本該進行的程序,從而以「土石採取屬農牧用地之許可使用細目,且為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須恢復農業使用,故無變更編定為礦業用地之必要制定」為理由,說服農委會放水,進而制定「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民進黨政府的經濟部為了砂石業者的利益,明明知法,還敢玩法、弄法,此舉根本是出賣台灣農民、出賣台灣農業!

台灣農業部門長期不被重視,生產總值佔GDP的比重逐年降低,這不代表台灣不需要農業或農地,農地除了生產農作物之外,還有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能。

台灣百萬農民生活困頓,政府不思如何提昇農業價值,反而開放砂石業進入農村,農地一旦被挖開表土,掘一個十米深的大洞,就永遠不可能恢復耕種的功能,這好比要農民飲鴆止渴,陷台灣農民於萬劫不復的地獄。砂石業者過去在台灣各地的河床上搞得滿目瘡痍,如今又來染指農地,經濟部是殘害台灣農村、農地和環境的最大幫凶。

台灣農地正面臨一場大浩劫!失去農地,就失去農業、失去農村、失去農民!我們要告訴執政黨:愛台灣就應該要愛農民! 愛台灣就應該要愛土地!

星期三, 12月 13, 2006

建立品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在HEMiDEMi看到一篇miula的文章,值得討論。
行銷最重要的觀念 - 尊重市場 & 兼談綠黨的選舉失利
我原本打算寫一篇文章來回應的。但上個月因為選舉的關係,實在耽誤自己的工作太多,所以我僅簡單以條列式的方式發表我的看法。
1. 以結果論,一個失敗的結果,都可以導入「不尊重市場」的結論;但這只是以當下的時間點檢視,放長遠看或許不是這樣。因為,市場可能會隨著時間而變動,消費者的口味是可能被教育的。譬如:族繁不及備載...
2. 市場變動趨勢的判斷,是技術,也帶有部份的猜測(信念)。如果撇除技術的部份,只剩下猜測(信念),那這部份是有很強的主觀意志,所以,你批判綠黨不尊重市場的「態度」,這是合理的。
2. 品牌的建立需要時間,若不以選舉成敗看,而說綠黨以100萬的行銷成本來包裝一個新的品牌,那我會說,划算!
3. 綠黨的論述能力、與市場(消費者)的溝通能力需要加強,沒錯。這部份的補強需要靠不斷的對詰來充實,因為一般民眾與環保人士對於「環保」的概念有很大的落差。台灣缺乏左右對詰的傳統、缺乏對公共財與社會正義的討論,就如同這個BLOG的刊頭「環境問題,就是正義問題」,這種文化土壤需要歷史堆疊。
4. 感謝miula對綠黨的關注與指教。如果他有介入選舉的過程,相信能提出更深刻的批判。

星期四, 12月 07, 2006

兩天之後的綠黨,更需要您的參與

趁現在大家還在關注綠黨時(我怕選完後人就散了,寫什麼都沒人看),容我說些關於綠黨未來發展的事。這次,能在網路上獲得這麼多的支持,我們都感到很意外,無論選舉的結果為何,這都是綠黨最大的收穫。

很多人問,綠黨是誰?為何過去大家都不知道?

其實,綠黨雖然已經十年了,不過也是這兩年才開始重整。主要的成員還是一些環保團體或社運團體的成員,所以說,某種程度上還是屬於小圈圈的政治團體。而我們也是希望透過選舉的過程,能夠擴大綠黨的民間參與,讓更多人知道綠黨,讓民眾知道社運團體對於當前的政局是非常不滿意的;讓民眾知道,真正關乎我們日常生活的問題,譬如:勞動條件、族群問題、性別認同、兩性平權、環境生態...種種議題,當前的政治人物都不可信任。唯有自己出來參政,才可能挽回台灣政壇逐漸迷失的方向。

很抱歉,因為能力有限,這次只能推出三名候選人,但這次能夠得到這麼大的迴響,我相信綠黨未來的前景看好,只要認真經營三年、五年(紐西蘭和德國綠黨都花了近二十年才拿到席次),台灣的未來會不同的。

我不知道兩天以後投票的結果為何?但我知道無論結果為何,我們都要繼續走下去,因為已經得到這麼多熱情的朋友支持,而這些朋友都是素無淵源,從未謀面的朋友。這讓我們更相信,綠黨的理念是絕對值得在台灣繼續深耕下去,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在台灣各地開花結果。

現在,我以最誠摯的心邀請各位參與綠黨未來的活動。您想要入黨也好,不想入黨只是當個綠黨之友也可,我們都有好多事情,需要更多的朋友一起合作。譬如:我一直想開發兩個課程,一個是針對推廣自行車通勤的自行車課程、一個是推廣自由軟體運用的課程。這兩種課程都是針對一般民眾的教育工作,並不是專業性的;從教材的研發到種子教師的培訓都需要有夥伴的參與。此外,綠黨蒐集了許多國外的資料,也想慢慢開始中文化,也是需要志工的幫忙。總之,我們需要拓展與民眾接觸的機會,進而宣傳綠黨的理念。

如果您未來想更深入的參與綠黨的活動,能否給我們個聯絡您的機會。你可以在綠黨的網頁上看到各個支黨部的名稱,假若您對哪一個支黨部有興趣,又或者您希望綠黨增加哪個議題支黨部都可以。只要您留下您的聯絡方式給我們,未來我們將會與您聯絡,一起為台灣的未來努力。

來信請註明

1.姓名 2. 性別 3. 年齡 4. 住址 5. 電話 6. 行動電話

7. 入黨or綠黨之友 8.有興趣的支黨部或議題 9. 給綠黨的建議

請來信請寄到 綠黨秘書處

謝謝您!

星期一, 12月 04, 2006

一場WEB 2.0的選舉模式正在發燒

瓢蟲音樂會張宏林演講

powered by ODEO

范雲的助講


進入網路時代後,幾乎每個候選人都會利用電子報、部落格、架設網站來選舉,這些屬於單向性的網路傳播工具已經不稀奇了,今年最ㄏㄤ的WEB 2.0也在這次選舉中發燒。上週六綠黨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瓢蟲演唱會」,雖然當天氣候不佳,但現場氣氛依然在林生祥、樂生病友、以及雲力思的歌聲中帶的火熱,感染了許多與會的新世代年輕人。有網友參與了這場音樂會,將現場的精華錄音放在個人的部落格上,並且製作「我投綠黨」的標籤供網友索取張貼,這個現場錄音檔以及標籤只經過短短一天的時間,就已經在超過二十個部落格中轉載張貼,而網友也自行設計喜愛的標籤,標籤數量也從三個衍生到十三個。一場WEB 2.0的選舉模式正在發燒。

自從WWW的發明,許多候選人都會製作網頁、部落格、電子報來宣傳自己的政見或活動行程,但是受限於傳統WEB 1.0的技術,這種單向式的宣傳都顯得枯燥乏味,根本無法吸引網友主動上去瀏覽,甚至大量的垃圾郵件還佔用了網路資源,充其量那都只是候選人自己聊表心意的表現自己E化的程度。有別於傳統單向式網路傳播,WEB 2.0的出現為網友開創了一種互動模式,彼此可以透過標籤連結,將訊息無限連結傳播。那是一種真正的草根網絡,不需要透過大型伺服器就能達成傳播的效果;也因為它是網友主動自發所建置的連結,可以避免單向式的垃圾郵件佔用網路資源。所以,WEB 2.0的運用是一種更有效益的網路傳播方式。

週日凌晨,網友豬小草在網路上放置了一段綠黨候選人張宏林的現場演說錄音,隨後網友Portnoy在「龜趣來嘻」的網站上也放置了這段錄音,並且製作了三個可以供網友張貼在自己部落格上的「我投綠黨」的標籤。Portnoy說,「幫助我,讓綠黨後悔,後悔他們只推出三位候選人,因為我們要讓三名候選人統統當選!」。他呼籲「不管是不是台北市民(例如我就不是),是不是松山信義區、大安文山區、士林北投區的居民,甚至不管有沒有投票權,請你幫助我,用選票來改變你厭棄已久的政治,用真正的民主來愛這塊土地,同時教教所有候選人跟政客,什麼叫做Web 2.0式的選舉!」。

這篇在「龜趣來嘻」的貼文只經過短短一天的時間,就獲得無數的迴響,從Portnoy的讀者,擴散到讀者的讀者,如今,已經有超過二十個部落格張貼了這段現場錄音,以及「我投綠黨」的標籤。這樣的選舉方式,超越了選區的界線,譬如網友FS說,「我是高雄市的選民,就很羨慕台北市有綠黨可投的選民。」Bike's Blog中就寫「雖然我在中正、萬華區,但我好奇著部落格圈的草根力量究竟能展現到什麼樣的程度;當主流媒體不關心時,就由自己發聲吧!」。網友Theodor則在他的部落格中呼籲,「大家一起加入地球防衛軍!」。

雖然選戰僅剩下五天,一場WEB 2.0的選戰才開始發燒,這場火能燒多久?規模有多大?能不能利用網友自發性的草根力量改變台灣的銀彈式的選舉文化?我們拭目以待綠黨的選舉結果。

「龜趣來嘻」:http://www.bigsound.org/portnoy/weblog/002420.html#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