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佔停車場」一詞來自於「
攻佔男廁運動」,該運動發起人
彭渰雯為敝黨前召集人。名稱的沿用有其意義,都是對社會上大家習以為常的慣例進行挑戰,而且這個挑戰是有清楚的對立面/矛盾,牽扯空間分配的正義問題,一定是我要多一點,你就必須少一點,不會是我多一點,而你不變。攻佔男廁運動的訴求,不是增加女廁面積,而是要求男女廁的空間比例,這跟廁所總面積多大沒關係,而是合理的分配。
空間資源與金錢不同,空間具有排他性。我們可以要求政府增加興建自行車道的預算,但不排擠汽車道的養護經費。但我們無法要求增加自行車道的面積,而不排擠其他的使用者;我們不是選擇排擠汽車、就是行人,又或者是更外側的綠地、農田、路樹,你覺得誰該被排擠呢?
所以,不縮減車道/停車場面積,而只是增加自行車道/停車場面積,不是環境正義的選項(自行車道也是道路,再增加道路面積的總量,進而侵蝕公共空間,不會是好的選項);另一種情況是,不縮減車道面積,而縮減人行道面積來增加自行車道的面積,似乎是更糟糕的選項。
所以會用「攻佔」比較侵略性的語言,主要目的為凸顯空間分配的不合理性,因為空間分配具有排他性,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要求既得利益者割一塊肉下來,這才符合正義的原則。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可能大家都「增加空間」。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