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就是正義問題。誰消費?誰污染?誰承受?誰又有能力逃避?...沒有社會正義,就沒有環境正義!

公平貿易

星期一, 2月 16, 2004

廢票不虛無 別讓兩黨政治更穩固

我跟工運沒啥淵源,跟工運團體更沒恩怨,但我總覺得可惜,一場廢票運動被一些狹隘的左派團體搞的烏煙瘴氣。別人想到要做些什麼,就先想別人有何企圖,自己還沒想到要做什麼,至少可以罵別人做的不好來扯後腿,此種行徑與藍、綠政黨沒兩樣,提不出對台灣總體未來的想像,只顧著自己內鬥,離人民越來越遠。

雖然工委會作為一個工運團體提出廢票運動,但廢票運動可能發酵的範圍絕對不只是工人階級。若放大格局看,兩黨政治所累積的民怨,當然不只有在工人階級,無論作為一個工運團體或其他社會進步團體都應該放眼當下的政治現實與社會矛盾,團結共同利益的朋友、聯合次要的敵人、打擊主要敵人。若執著在狹隘的恩怨而失掉一個創造未來共同利益的機會,甚為可惜。一段時間不在台灣,並不清楚工委會廢票運動的內容,但如果對社會的觀察侷限在階級問題而缺少對台灣社會與政治發展的宏觀想像,搭不上順風車而搞社運是很辛苦的。

如果短時間裡我們無法立即取得自己要的東西,但也該不時地累積或創造未來可以取得的機會。所以,若以社運的角度和總體利益來觀察台灣政局的走向,廢票運動是有機會可以集結社運、社福團體在這次選舉裡的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以下是我簡單幾個推論:

< 兩黨政治永遠是兩個既得利益團體的競逐 >

社會進步團體是永遠的反對者,永遠不會是社會的多數。而社會進步力量最有力的角色不能依附兩黨政治的遊戲,形成政黨政治裡的關鍵性少數才是最有發揮空間的角色。從美、英兩國的經驗可以看出,兩黨政治的遊戲只是逐漸形成兩個形貌相仿的既得利益集團在競逐,而台灣的藍、綠更不知有何差別。藍、綠兩黨在這次選舉裡對於社福的施捨、社會改革的呼應也只是虛應故事的空頭支票比賽,一場沒有討論,沒有討價還價的交易,無益於社會的進步。如果社運團體期待以施壓的方式等待兩黨的承諾,只是累積未來會滴下的眼淚和壓縮未來第三勢力的發展空間。

< 廢票不虛無 撐出未來的第三空間 >

台灣兩次總統選舉的投票率和總得票數都出奇高,假若這次兩黨總得票數還是超過七成,將象徵兩黨政治發展方向的穩固。如果兩黨政治常態性的穩固,台灣人民未來不是會對政治逐漸失去興趣,就會對自己的力量失去信心,比較美國與歐洲多黨政治可知,多黨競爭是有助於人民團結與政治參與。在台灣兩黨政治尚未成熟前,我們要儘快擺脫兩黨政治的惡夢。兩黨的總得票數影響未來台灣的走向,倘若壓縮兩黨得票總數在六成五或甚至六成,那將是全民對兩黨政治的唾棄,這是第三空間發展的基石。廢票或不投票都象徵台灣未來第三勢力的空間,一點也不虛無。

< 順著路走 別急著提內容 >

廢票運動的最大目標就是不要讓兩黨政治穩固,這可以是目前所有對藍綠陣營不滿的民眾的最大公約數,無論是堵爛投廢票、冷漠不投票都好。選民要從堵爛、冷漠、覺悟、再到重新選擇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社會進步的過程是動態、持續而緩慢的,營造人民能夠反省的環境比逼迫人民選擇更重要,所以,社會進步團體別急著提內容,更無須推出第三組候選人,當選民還沒有覺悟前,不小心讓選民有了比較的標準,逼迫選民思考只會讓他們靠著有限的理性回到二擇一的遊戲。倘若讓兩黨政治更加穩固,社運團體將得不償失。

< 未來可以是第三、第四、第五 >

未來的第三空間是什麼,別急著猜測、更無需定下內容。現在急著詮釋或提出任何的論述都有可能排除其他的社會力量。倘若真有第三空間出來的機會,它更可能發展出第三、第四、第五,可以有階級政黨、環保政黨、福利政黨或甚至是同志政黨。社會改造的道路很遙遠,無需急於一時,社運團體該先團結共同利益之盟友來創造有力環境,打破人民對兩黨政治的迷思與冀望,等待時機成熟再分頭收割。社會進步力量要形成關鍵性少數政黨,營造多政黨政治的合縱連橫才能避免兩黨政治的綁架,這才是社運團體長久的利益。

結論:

以放棄選擇台灣第三任總統姓連或姓陳為代價,用來換取台灣未來邁向多黨政治可能性,這樣估算廢票運動並不虛無。如果過於莽撞或將自己私人恩怨放在社會整體的發展利益之上,那才是傷害社會運動吧!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