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就是正義問題。誰消費?誰污染?誰承受?誰又有能力逃避?...沒有社會正義,就沒有環境正義!

公平貿易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1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星期日, 4月 25, 2004

交通政治學

前一陣子從台北市長馬英九開始對行人安全問題發飆之後,社會上對於交通問題進行一連串的討論。長久以來漠視自行車和行人權益的環保署、交通部也爭相表態,讓台灣朝向永續發展的方向邁前一步,也終於停止這一年來因為總統選舉所引發的政治口水戰,將社會議題導向正面有意義的討論。比較可惜的是,行政官僚在這一連串的討論只是象徵性的給予行人和自行車一些施捨,仍然缺乏積極性的手段,可以想像這樣的發展最後想必還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聊表心意,與真正建立一個對人與環境友善的交通環境還是差了一大步。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因此近年來國際上對於全球暖化問題成因進行一連串討論,其中交通問題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根據OECD的統計資料,全球溫室氣體 (COX、NOX) 的排放有50~70%是來自於汽機車,當然其中排放量的比例以北美洲、西歐以及日本就佔了73%左右,但近十年來東南亞和中國隨者經濟發展已急起直追。這樣的環境課題所暴露的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高度的政治問題,全球環境的惡化是由少數富裕國家所造成的,但後果卻是全體人類和生態一起承擔。從全球、下到國家、再下到區域的層次都是如此,少數先富裕的個人開始擁有私人汽車,在運輸扮演經濟命脈的角色下,私人汽車就堂而皇之佔有大部分的資源,開闢道路、停車場、交通管控,最終的荒謬就是當大家都塞在路上的時候,這一切的投資都變成沒有意義,並且社會蒙受經濟的損失和環境的惡化。在曼谷,經濟學家統計因為塞車造成泰國四分之一的GDP損失。從資源分配和社會責任的角度看,交通不只是如何順暢的問題,而是社會正義的問題。汽車造成環境破壞、佔用公共空間,政府還要闢建道路、停車場為汽車服務,一個正義的社會怎能對這樣的問題視而不見。一個公平正義的政府應該在政治的高度上給予這些弱勢且對人和環境友善的交通工具更高的位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