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就是正義問題。誰消費?誰污染?誰承受?誰又有能力逃避?...沒有社會正義,就沒有環境正義!

公平貿易

星期五, 4月 20, 2007

422單車上路爭路權(新聞稿)

單車多上路、不要 CO2

給我單車道、健康自然到

您知道台灣最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什麼嗎?台灣的CO2人均排放量是全球平均的3倍;台灣暖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2倍;台灣已經被聯合國IPCC報告列為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雖然整個地球都在發燒,但台灣的處境卻比別的國家來得更危急。此次,我們發起『422單車上路爭路權』活動,就是要求政府應從讓「單車上路」做起,救救台灣。

首先,台灣的處境之所以會這麼危急,主要是因為我們不是京都議定書的會員國,長期以來,政府認為對CO2的排放不需要自我設限,也因此,除了「衝CO2、拼經濟」的發展模式外,對在先進國家中早已是交通工具的腳踏車,政府仍然視之為「地球日」、「自行車日」或「無車日」場合中的作秀道具,完全不理會「單車多上路,就會減少CO2」的重要貢獻。根據調查,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交通部門佔15%,而全台將近40%的通勤者,通勤距離在十公里以下,這些短程通勤者的交通工具,多仰賴於機車、汽車或大眾運輸等,會產生CO2及各種有害氣體排放的載具。以台北市為例,將腳踏車作通勤工具的人口不到百分之三,台北市這五年來光是汽車數就多了六萬輛,儘管近年來市政府大力興建自行車道,但多是興建在郊區與河濱,沒有取代民眾日常通勤對機動車輛的依賴,反倒造成「四輪先載二輪,親子才能共享單車之樂」的景象,完全無助於降低能源消耗以減少CO2排放的目的。

其次是,這些燃燒汽油的動力汽機車還會排出,許多對人體以及環境有毒害的污染物質。根據美國環保暑的研究,每年每部轎車排放4428 公斤二氧化碳,16.32 公斤碳氢化合物(HC),148.8 公斤一氧化碳 (CO) ,11.4 公斤氧化亞氮(NOx),而台灣環保署的調查,也指出62%的民眾認為造成最大困擾的空氣污染源是交通工具排放的廢氣。這些有毒氣體不僅會造成呼吸道疾病,同時也會引起心律不整、損害腦神經及降低血管功能等健康問題。以台北市為例,2005年有24萬9296人罹患支氣管炎、肺氣腫、氣喘等肺部疾病,也就是台北市民每10個人不到,就有1個人有肺部問題,而同年全台灣呼吸系統疾病的健保醫療費用超過1,180億,高居所有疾病支出費用的榜首,而這樣驚人的健康成本其實正是政府「小看單車」所付出的代價。

最後,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師法單車通勤人口數超過百分卅的哥本哈根,在交通政策上伸張單車的路權正義,讓馬路不是有車階級的專利,並將腳踏車納為交通工具,同時全面檢討道路設施,使之以兼顧自行車安全為基準及鼓勵辦公大樓興建淋浴設施。如此,台灣才能初步上具備「提高自行車通勤」的條件與可能,否則在多的「地球日」、「無車日」或「自行車日」也只是政治人物的作秀道具。

也因此,在2007 年地球日即將來到的前夕,千里步道、綠黨、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蠻野心足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綠色陣線、荒野保護協會、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台大自然保育社、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永和、中正、南港、松山、信義等社區大學、大蘋果車隊、台大單車等團體,共同發起「422單車上路爭路權」活動,希望透過單車繞行台北城的活動,引發更多人對於單車路權的重視。爭取單車路權,不僅僅是因為都市空間與交通擁擠的程度日益惡化,更因為地球暖化已開始在世界各個角落產生嚴重程度不一的環境問題,包括:海平面上升、年均溫節節升高、動植物棲息環境變異、有毒氣體對人體產生劇烈危害 …,我們需要綠色的環保的交通工具,讓我們可以生活得可以更環保更健康,也為地球的永續存在,盡一份力量。

我們有以下訴求:

一、還給自行車一個明確的身份:將自行車納入正式交通工具,自行車為本世紀永續發展所強調的綠色交通工具,法規中「慢車」專章亦應整體思考修正,並修法明定汽機車應禮讓腳踏車,朝向將自行車、輔具等交通上弱勢族群獨立出專用路權定義,以保障其權利,及應遵守的規則義務等,提升自行車交通的重要性。

二、盡速完成「公路法」修法:將現行公路法第二條:「車輛:指汽車、電車、慢車及其他行駛於公路或市區道路之動力車輛。」中之「動力」一詞刪除,以涵蓋自行車等非動力之交通工具;同時並增列第五十八條第二項:「公路主管機關應依自行車與行人之需求,於既有路面內或以替代道路方式,設置可供自行車及行人安全通行之專用道。」以滿足人民現實綠色交通生活之安全與需求,符合現代社會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之潮流。

三、建立實用安全的自行車交通路網:廣設具通勤意義的自行車路網,全面檢驗/清除自行車通行之障礙空間,於鐵路 /捷運沿線腹地建立人行及自行車專用道,大眾運輸系統允許乘客攜帶自行車,不另收費,鼓勵自行車接駁,在各大眾交通運輸站提供充足的自行車停車位。尤其供學童通學使用之自行車及人行專用道,應列為最優先規劃。

四、推動「自行車」及「人行」為時代交通工具主流:二十一世紀是環保與省能的世紀,世界各國多強調以綠色運具(Green Mode)為運輸規劃的主軸,亦即以行人、自行車與大眾運輸為主。相對於汽車的大量污染、噪音與耗能,自行車的特性包括:安靜、環境友善、可與自然環境密切接觸、費用便宜,能突顯自行車與環境共生的可貴,其生產與使用也較其他動力車輛污染更低。步行與自行車交通方式的優點眾多,值得大力推廣。以有效減少環境汙染與能源消耗,改善環境品質。

我們衷心期待:台灣終將能為一個單車與行走友善的國家。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