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就是正義問題。誰消費?誰污染?誰承受?誰又有能力逃避?...沒有社會正義,就沒有環境正義!

公平貿易

星期日, 3月 20, 2005

罪惡的是人,還是塑膠

紙杯和塑膠杯那個比較環保?保麗龍餐盒和紙餐盒又是那個比較環保?

我想大概九成的人會毫不猶豫的認為紙製品絕對比塑化原料製品來得環保,因為紙可以分解而塑化製品則是萬年不腐。但是評量一件商品的環保與否,除了該商品本身的材質之外,難道沒有其他該思考的部份嗎?商品之所以是商品,除了它本體作為物質的存在,還有它在市場裡具有的流通和生產關係。所以評量一件商品是否對環境友善,不能只從商品本身的材質著眼,應該站在資源有限的立場,從更高的位置檢視自然資源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的過程中的損耗。所謂的「永續發展」-是我們不以自然資源的損耗來換取便利的生活,進一步說,因為資源的有限性,經濟的發展模式必須能控制整體自然資源的損耗以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原則。

回過頭來看紙杯/塑膠杯和紙餐盒/保麗龍餐盒的問題,保麗龍等塑膠免洗餐具,過去背負著一個罪名:丟到掩埋場萬年不壞,丟到焚化爐會產生戴奧辛。因此,兩年前環保署長郝龍斌和白冰冰聯手扮演星際戰警來打擊罪惡的塑膠容器。但是,我想當時的郝署長忘了思考一些問題,為何這些保麗龍等免洗餐具會被丟到掩埋場或焚化爐?這些免洗餐具業者有沒有繳交回收基金?如果有,那這些餐盒、塑膠杯等為何沒有進到回收體系,沒有回收再生產成其他商品?將餐盒和塑膠杯丟到掩埋場或焚化廠,因而造成環境破壞的兇手是誰?是民眾用完就丟的消費習慣?還是只會作秀卻無力建立和管理回收體系的官員?

檢視台灣這兩年限塑的成果,我們每個天消耗17,250公斤的食用容器紙板用來製作紙杯和紙餐盒,也就是等於每天砍掉345棵長成的樹,估算我們每個月所消耗的紙板原料等於兩座青年公園的樹木。紙杯和紙餐盒為了要能夠防水,必須在表面塗蠟或聚乙烯,因此紙製容器屬於複合性材質,跟鋁箔包飲料盒一樣在目前的回收體系裡是無法回收再利用。此外,食用容器紙板是原生紙漿漂白製成,也就是說紙製容器的製造過程除了需要伐木之外,其耗水和漂白的製程對環境資源的傷害也是不遑多讓。最後,因為其無法回收再利用,製造此商品所損耗的自然資源僅為了一次性的消費就被丟到掩埋場或焚化爐,如此的資源使用模式是最浪費且沒有效益的。

承上所述,倘若沒有建立資源回收制度,純粹比較塑膠和紙類這兩種材質何種比較環保是沒有太大意義,反正都是用了就丟到焚化爐或掩埋場,一種無法分解,一種消耗林木資源,有誰敢說砍樹比較環保。相反的,如果有完善的回收體系和資源再利用的商業流通模式,塑膠和紙類,這兩種材質孰優孰劣就顯而易見了。因為塑膠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特質,資源在被人類擷取後到進入最終處理的過程,其使用週期是比紙類製品長更多。站在永續發展的立場上,實在不懂何以塑膠要背負著破壞環境的罪名。如果人類不改變用完就丟的一次性消費模式,自然資源都將會被損耗殆盡。

所以,罪惡的到底是人?還是塑膠?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