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就是正義問題。誰消費?誰污染?誰承受?誰又有能力逃避?...沒有社會正義,就沒有環境正義!

公平貿易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1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星期五, 12月 28, 2007

騎腳踏車、使用自由軟體,不是意氣用事,只是比較合理。

剛剛完成了『單車攻佔停車場』的行動,活動異常順利,完全按照原定計劃攻佔成功。一票人在停車場入口佯攻,我跟火盟的神龍、千里步道的麗花等人,從另一個通道進入停車場,把腳踏車停在『貴賓停車位』。心理只有一個字~爽!活動成功不代表媒體效果好,今天正好跟『馬英九特別費案』強碰。不過沒關係,這個議題只是個開始,我相信『單車進入停車場』、『汽車讓出13趴』的訴求,遲早會像『攻佔男廁』一樣,成為一個進步國家的標準。前幾天PO了篇關於使用自由軟體心得,感謝透過自由人權貴的推荐,得到一些同好的迴響與支持。雖然大家對於使用的方式、技巧與習慣不同,但是堅持一種另類的生活方式是彼此的共同點。所以,我再次分享個人在看待『單車通勤』與『自由軟體』,這兩項運動在我生活中的角色。很多人知道我幾乎每天從新莊騎到台北市,都佩服...

星期二, 12月 25, 2007

資訊人權的票~綠黨要!

一直欠資訊人權貴 一篇文章,今天撥空寫了一點,希望爭取關心資訊人權的群眾支持綠黨,也借這機會向支持綠黨的群眾介紹「資訊人權」的議題,希望大家慢慢重視「自由軟體」運動。我寫這篇文章,依舊沒有用到任何微軟的產品 。從2003年底開始接觸 自由軟體以來,我也徹底遠離病毒的威脅。推廣自由軟體,跟推廣腳踏車通勤一樣,要面對一般人對於它的誤解 ,講太多理論或道德性的勸說,許多人只會心理認同,實際上卻覺得麻煩,一樣繼續吸毒。所以簡單分享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下列各種軟體或方案,只要選擇其中一種,試著使用一下,那就是踏出遠離微軟的第一步,漸漸地,我相信妳會愛上自由國度。戒毒的方法:一、不要使用OutlookOutlook是病毒傳播的最大亂源。過去網路業者所提供的電子信箱容量有限,不小心就會被灌爆,所以我們需要使用Outlook把信件從網路伺服器收進自己的硬碟裡備份。現在許多業者提供超大的免費信箱,動輒好幾GB的容量,而且申請的帳號數量也沒限制,因此,使用web...

星期一, 12月 24, 2007

轉載:綠黨徐文彥告訴你單車在城市的優勢 系列一:為什麼騎單車反而吸不到髒空氣(龜趣來嘻)

感謝Protnoy幫我錄了這段,算是一個政見說明吧! 原本只是跟他哈拉,突然見他拿起相機錄影,有點讓人不知所措,所以講的哩哩拉拉。所以,要當個候選人,還是需要訓練的。全...

星期二, 12月 18, 2007

楊祖珺想當周傑輪的經紀人?呵呵~等著看笑話吧!

周傑輪是誰?我不知道,但有一個自稱「社運人士」的「學者」,積極想栽培一個周傑輪,一個她想像的偶像。保護他、操控他,為了改變他的土味,教他唱一些原本不屬於他的流行歌曲。這個經紀人,還為自命清高的以「社運人士」掛名當主持人。可是,這位「社運人士」主持到一半卻說「學生比較重要,要回學校上課」,然後丟下一群從全台各地而來的社運人士。相對於另外一位重量級的學者,同樣也有課,但前一天他說:「這件事情很嚴重,一定參加,課以後還可以補」。兩相比較之下,真不知那個主持人的「學者」良知在哪裡?「社運」堅持在哪裡?而原本是綠黨發動的議題,這位主持人卻說綠黨是政客,讓綠黨人士從頭到尾罰站,不讓說一句話。「社運人士」在鏡頭前表演完,拍拍屁股就走,然後被稱為政客的綠黨人士還默默的走到立法院裡,把案子擋下來。究竟是「社...

星期日, 12月 16, 2007

亡羊要補牢,變賣農地不可成為農民的生存之路

驚聞立法院一讀通過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興建農舍的基地面積縮小到0.1公頃。此修正案的將立即影響台灣近半的農地,原因在台灣已經有半數的農地是休耕狀態。面對台灣農業的困境,我們究竟是釋出這些目前沒有產值的農地,轉往「非農國家」,還是扶植「生態產業」,將農業導向高附加價值,吸引已經過於飽和的都市人口,讓人力回流農村?台灣現在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我們還要繼續發展農業嗎?還是任由農地成為土地開發的籌碼?從日據時代開始,務農的人就一直是被工業部門剝削的賤民,所以當時有句俗話:「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到國民黨執政的時期,李國鼎的「肥料換穀政策」全面的將農業生產的價值移轉到工業部門,務農養不起家人而人口快速外移,造就了各個加工出口區與台灣的工業轉型。時到九十年代,農村人口老化,土地繼承零碎,農地能維持耕種的比例越來越少。最後民進黨為了加入WTO,休耕補貼大規模發放,台灣的農業基礎徹底瓦解。在都市急速的擴張當中,有些鄰近都市的農地迅速的被徵收或收購,造就了許多人人稱羨的「田橋仔」,農地變更建地也成為了許多民意代表的「營業項目」,收購、關說、內線消息等情事是路人皆知。土地資本與地方政治的結合,荒唐的成為政黨政治的真實樣貌,沒有一個政治人物關心「產業發展」,有的只是透過公共建設為名,進行炒地皮之實,所有的重大投資、重大交通建設、重大開發案背後,都是土地利益。因為這些政治人物從「綠色產業」、「科技產業」拿不到好處,只有土地利益才是實質的「票」與「錢」。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受益最大的是那些離農的農家第二代、第三代,他們所繼承的休耕農地,因為廢除移轉年限、縮小興建農舍的基地面積、可用家人名義起造農舍,想見未來這些土地都將被零星切割而後立即出售。雖然他們所持有的土地可就此變現解脫,可是農業綠帶卻可能因此破碎,進而影響生態的完整性,而且生活污水將直接影響周遭仍在耕種的農地,最終導致整個農業綠帶的崩壞。農發條例的修正案不是關乎台灣農業發展的法案,卻摧毀台灣農業轉向「生態產業」的願景。當農地流失的同時,代表溼地的流失、生態的浩劫,當變賣農地成為農民的生存之路時,多少原本還在辛苦種地的農民也可能效尤,而後危害的是國家的糧食安全、市場的物價與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從日據時代開始重商輕農的結果,窮的是農民、苦的是百姓、危害的是國家安全、遭殃的是生態環境、損失的是文化資產。最後,我們嚴正的呼籲:1....

星期六, 12月 15, 2007

為台灣農業送終

驚聞立法院通過「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之一讀程序,哀嘆政客們正式要把台灣農業送進歷史。回首台灣這五十年來的農業政策,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都是一步步執行著「滅農計畫」,從早期的「肥料換穀」政策,掏空農業產值用以扶植工業,而後不斷地獎勵休耕,導致農地利用率只剩下百分之五十;如今計畫把興建農舍的最小農地面積比降低,完成「滅農計畫」的最後一步,徹底掏空農業最後的資產--農地,把農地變成現金。提案的委員以「貧無立錐」之地的農民為名,下修興建農舍的最小農地面積為0.1公頃。試問既無立錐之地,又何以要在僅有的200坪農地上蓋房子,而不進行生產?而且還要刪除五年內不得移轉的條文?此外,還容許地主以配偶或直系血親的名義起造農舍。所以,此項修正案的目的非常清楚,是為了讓已經休耕的農地分割零碎,然後變成屋舍販售,為了讓那些已經離農到都市生活的農家子弟變賣家產。台灣農業的產值長期被低估,根據主計處的資料只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8%,可是從農委會的推估加計農產加工和休閒農業等二、三級產業的產值之後,農業產值已占(GDP)的13%。如果再以綠色GDP來計算,農業具有生態保護、糧食保安、文化保存等功能,農業的綠色國民所得帳(Green...

星期三, 12月 12, 2007

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批註

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以及開放農地採砂,其實是台灣「農地非農化」的顯徵。國、民兩黨,這十多年來不思振興農業,只會休耕、發老農津貼。這一下,是徹底掏空農業最後的資產--農地。這件事,去年曾經吵過,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dslandblog-dslandblog/article?mid=881&prev=987&l=f&fid=5http://mauxu.blogspot.com/search/label/%E8%BE%B2%E6%A5%AD今年這些豬趁著下台前,來個臨別秋波,真是死豬不怕燙!--------------------------------------------------------------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農民無自用農舍而需興建者得依相關土地使用管理及建築法令規定,申請興建農舍;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定,於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得申請以集村方式在農業用地興建農舍。前項農業用地應確供農業使用;其在自有農業用地興建農舍滿五年始得移轉。但因繼承或法院拍賣而移轉者,不在此限。(被刪除)...

星期六, 12月 08, 2007

攻佔的意義

「攻佔停車場」一詞來自於「攻佔男廁運動」,該運動發起人 彭渰雯為敝黨前召集人。名稱的沿用有其意義,都是對社會上大家習以為常的慣例進行挑戰,而且這個挑戰是有清楚的對立面/矛盾,牽扯空間分配的正義問題,一定是我要多一點,你就必須少一點,不會是我多一點,而你不變。攻佔男廁運動的訴求,不是增加女廁面積,而是要求男女廁的空間比例,這跟廁所總面積多大沒關係,而是合理的分配。空間資源與金錢不同,空間具有排他性。我們可以要求政府增加興建自行車道的預算,但不排擠汽車道的養護經費。但我們無法要求增加自行車道的面積,而不排擠其他的使用者;我們不是選擇排擠汽車、就是行人,又或者是更外側的綠地、農田、路樹,你覺得誰該被排擠呢?所以,不縮減車道/停車場面積,而只是增加自行車道/停車場面積,不是環境正義的選項(自行車道...

星期四, 12月 06, 2007

單車攻佔停車場

下週,我要辦一個「攻佔市府地下停車場」的活動。起因是:週二上午,我的腳踏車在台北市議會的大門口正前方,距離警衛只有二十公尺的人行道上,大鎖被剪斷,偷走了。當天某議員請我跟OURs的朋友去跟交通局停管處談「停管基金(每年四億)挹注單車設施」的事宜(所以我沒去交管處那個會),談了一個多小時的單車政策後步出大門,很諷刺的發現車子被偷了。我站在議會大門口,請議員助理拍了張我手裡拿著斷了的鎖的照片。掉了車,我一點都不難過,如果因為我的車能增加一個單車使用者,就拿去吧!但我非常生氣的是,當天早上我在議會門口繞了一圈,找不到理想的停車處,只好選擇放在距離警察最近的地方,結果還是如此。想想,每次為了停車,都讓我提心吊膽,甚至因此放棄一些行程。所以,我決定要行動了....理由是:為何汽車可以停在室內,還有警衛看管,而腳踏車卻只能風吹日曬,還要自求多福不被偷?為何大樓興建時設置停車位,還因此可以得到增加樓地板面積的獎勵,而單車卻不能進任何大樓?單車需要的停車空間不在戶外,而是在辦公大樓裡、在商場裡、在政府機構裡;單車烙碼、戶外監視器、期待警察捉小偷,都是不切實際亡羊補牢。沒有安全的停放空間,就無法增強民眾使用單車的動機;沒有安全的停放空間,也無法讓單車騎士購買性能較好的車子,也就無法增加單車通勤的距離。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對單車友善的都市政策,不是限速25公里的交通規則。我們的對手是主宰城市空間分配的都發局,不是訂定交通規則的交通部。根據交通部95年做的自小客車使用調查報告,...